《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
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一、为什么要制定《实施方案》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兜底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在保障基本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乎着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关心关爱的具体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近年来对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系列新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单位《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23〕39号),要求各地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题,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2023年11月,陕西省民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陕民发〔2023〕94号),对我省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

出台《实施方案》,部署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回应社会关切、群众期望的重要举措,是协同相关部门同筑民生底线的现实需要。有助于进一步解决我市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偏小,分层救助认定的层级划分还不够完善,分类实施专项救助的内容还不够广,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低收入人口监测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方面不足,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实施方案》的出台,适度扩大了我市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优化了认定程序,分层救助认定层级将更加完善。将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住房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专项救助内容,使分类救助水平大幅提升。明确通过完善西安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功能,拓展优化数据录入、数据共享、监测预警、数字监督、转办推送等功能应用,科学设置预警指标,为快速预警、精准救助、综合帮扶提供支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有效避免重复救助和漏救、错救现象发生。

二、我市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实施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办发〔2023〕39号和陕民发〔2023〕94号文件要求,按照低收入人口的困难程度分层,根据困难类型分类,提供针对性的救助帮扶措施,并充分发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的作用,将专项救助范围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拓展至低保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实现应救尽救,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确定了到2024年底,实现我市低收入人口各项救助帮扶政策更加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更加成熟定型,到2025年底,实现救助资源统筹衔接、救助信息聚合共享、救助效率有效提升,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的工作目标。

三、《实施方案》有哪些具体工作措施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组织保障四个部分,对我市2024年到2025年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其中,第三部分将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排查认定、提高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水平、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切实提高救助能力建设四个方面工作细化为21项工作任务,明确了职责分工和完成时限。一是全面开展低收入人口排查认定。重点对已脱贫人口、近年来申请低保审核确认未通过和动态管理退出的低保对象以及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残疾人家庭、无劳动力或弱劳动力家庭、有重病患者或慢性病人的家庭、遇到急难问题或者突发意外事故的家庭等,分类纳入认定范围,采集相关信息,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分类纳入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型困难家庭成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和其他困难人员6类低收入人口范围,开展常态化动态监测。二是提升社会救助信息化水平。依托西安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以下统称平台),不断优化功能应用,持续推进部门救助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构建专项社会救助联动机制。拓展低收入人口数据库,科学设置预警指标,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互联网+救助”模式。三是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优化完善低收入人口社会救助政策和帮扶措施。根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情况,按照家庭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不断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对于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按照现行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四是切实提高救助能力建设。紧紧围绕解决好低收入人口急难愁盼问题,统筹政府和社会等各种力量、资源,不断扩大综合帮扶供给,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弱有众扶”。实施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社会救助基层工作机制,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在可持续发展中更好发挥随时发现、随时报告、及时服务作用。

四、《实施方案》有哪些特点亮点

为了促进政策更好地落地,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更多地考虑了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的实际状况,主要呈现六个特点。一是明确了6类低收入人口认定范围、认定程序、认定责任。对全面开展排查认定工作进行了部署。在工作任务中,确定由市民政局出台《西安市低收人口认定办法》,规范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认定政策。二是建立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共享长效机制,对13个市级部门19类数据归集工作进行明确。三是建立低收入人口风险库,将失业、重病、重残、受灾等群体纳入监测范围。实现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由“在册对象”向“潜在对象”拓展。四是确定了西安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6项升级改造任务,明确了不低于75项预警监测指标设置任务,对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类处置提出具体要求。五是拓宽专项救助范围,将法律援助纳入专项救助,并将6项专项救助范围全部拓展到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六是根据工作职责,制定市级部门责任清单和工作任务分解表,细化任务分工和完成时限。